對於一個頭頸癌病人,接受頭頸醫護團隊的悉心治療與照護是非常必要的!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就是以頭頸團隊來診治每一位頭頸癌病人。何其有幸,筆者也是這團隊的一份子,希望能發揮所長,使頭頸癌病人無論接受手術、放射線或化學治療前後,都能得到最完善的口腔照護。
一般而言,病人於治療前,牙醫師需要為病人做詳細的口腔檢查。如果病人是初期癌症,只需接受手術時,牙醫師會於術前為病人清潔牙結石(圖1),拔除嚴重受損之牙齒並選擇性拔除清潔不易之智齒或第二大臼齒(圖2),以減少口腔內細菌的滋生,避免術後傷口感染。
若病人須接受放射線治療,則口腔的檢查及治療上須更加仔細小心,因為放射線照射後組織癒合能力較差,所以照射後若決定拔牙則傷口不易癒合,甚至產生放射線性骨壞死(osteoradionecrosis, ORN)(圖3)。另一方面於放射治療後,口腔內唾液大量減少,導致酸性增強,進而引起牙齒琺瑯質脫鈣,易造成齒頸部蛀牙。有鑑於此,病人在放射線治療照射前,就必須有預防性且全盤性的治療計畫,包括徹底檢查口腔、牙齒的狀況,通常會照全口X光,評估牙齒及牙周在接受放射治療後有無惡化的可能性,同時不合適的假牙與牙套必須拆除,無法挽救的牙齒與大臼齒也要拔除,除此之外,放射治療的病人於治療前會接受載氟器(Fluoride-tray)的製作(圖4),方法是將病人全口牙齒印模後,製作與全口牙齒均能密合的載氟器,此載氟器的使用方式是於放射或化學治療後,每天晚上戴10~15分鐘,其中塗有2%的氟膠,將多餘的氟膠吐出,半小時內不要漱口或吃東西,目的是讓氟膠與牙齒有效地接觸,可減少蛀牙、牙齦萎縮或牙齒敏感等相關併發症,也可以降低牙齒在放射線治療後對溫度變化的過度敏感。
手術、放射或化學治療期間的口腔衛教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。這些衛教包括輕緩的刷牙方式,以旋轉且左右距離不超過一顆牙為主,並以溫開水漱口。若有口腔粘膜發炎,則以口內膏敷用,或以泡有局部麻醉劑之食鹽水漱口,通常發炎甚至潰瘍的時間約1~2星期。另一個併發症就是口乾症,改善之方法為隨身攜帶開水,以含在口腔中30秒再吞入,且上下唇應擦拭唇膏保持潤滑及水分的維持,減少口乾引發的龜裂。口腔感覺會較遲鈍,主要是舌味蕾被放射線所損傷或破壞,因此刺激性的食物應儘量避免,抽煙、嚼檳榔及飲酒應完全戒除。肌肉僵硬、張口受限亦是另一個併發症,因此每天應持續的進行張口運動、雙頰按摩及熱敷。
頭頸癌療程結束後,也須每半年接受牙醫師的檢查。由於經過放射線治療後,口腔組織較脆弱,因此除了例行的洗牙、刮牙結石外,如果發現口腔內的異常即立刻治療,確保口腔的清潔衛生。口腔的保健對於頭頸癌病人治療後的飲食、咀嚼功能有相當大的影響,因此治療前後悉心照料,不厭其煩的衛教且密切的追蹤,將是一位牙醫師責無旁貸的責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