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

鼻咽癌與化學治療

鼻咽癌流行地區包括中國 ( 15-50人/10萬人 )、香港 ( 約20人/10萬人 )以及台灣地區 ( 10人/10萬人 ),好發年齡約40-50 歲,男性居多。病理學的分類,以世界衛生組織的 grade II、grade III 分化不良型上皮細胞癌較為常見,約佔 90% 以上,比起世界其他非流行性地區所佔約 45%-50% 的 grade I 分化良好上皮細胞癌,有很大的區別。一般治療 grade I 要比 grade II、grade III 的成績差。大體而言,鼻咽癌與吸煙,酒精或檳榔較無相關,與EB病毒有所關聯。
鼻咽癌對放射線治療相當敏感,至今「體外放射線照射」仍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,而「化學治療」同樣相當重要的角色。80% 以上的腫瘤皆可靠以上兩種治療方式達到完全的緩解;至於外科切除,在鼻咽癌治療上所扮演的角色較輕。
本文針對下列數種情形討論有關的化學治療:
1. 轉移性第四期疾病。
使用單一化學藥物治療的反應率約 15%-30%,如果採用一種以上藥物的合併化學治療,其中包括兩種最主要的化學藥物「Cisplatin」及「5-FU」,則其所締造的腫瘤反應將可高達75%,完全反應率也可以達到20%。基於這樣好的效果,有人因而將化學藥物合併到六種之多,雖然療效可相對的提高,但治療所造成的毒性甚至死亡病例也會隨之增加。根據法國、香港等各個重要的鼻咽癌治療中心的報告五年存活機會皆小於5%,一般認為較年輕、治療完畢後無病期較長的病人、或單一肺臟或淋巴結轉移的情況下會有較好的治療結果。可見化學藥物治療的目標對於第四期或轉移性病人而言,只能做到疾病控制的效果。除了具有上述各項優勢的病人較有長期存活的可能外,其他轉移的病人皆無法真正痊癒。
2. 前導性化學治療 (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) 。
是指在主要放射線照射治療之前的二至三回化學藥物治療。有諸多證據顯示,化學治療可達到一定的腫瘤反應 ( 約53%-90% ),但大多侷限於病人數較少或追蹤期較短的單一院所的經驗。大規模隨機前瞻性的臨床試驗報告則顯示,前導性化學治療確實可以使腫瘤有意義的消退,或許也延長病人的無病期。然而延長整體生命存活期的好處並不明顯,其因素包括治療設計的缺失、鼻咽癌疾病分期的混亂(分期標準不下十種,又隨著各國家、地區、醫院、個人偏好、以及時代演變而修正)。正因為如此,前導性化學治療對病人毫無幫助的研究報告也不乏多聞。
3. 輔助性化學治療 ( Adjuvant chemotherapy ) 。
是指在主要放射線照射治療之後的化學藥物治療。自從同步的放射線體外合併化學治療被認為是當今治療的主流後,單獨只給放射線治療、或單獨放射線治療後再給予輔助性化學治療的研究已不復多見,可能是治療者也不看好這樣的設計,因而沒有將心思著重於此。而著名的「義大利米蘭國家癌症醫院」的研究報告指出,在放射線照射後給予每三週六次的化學治療,也並未顯示出任何好處。其中未採用「Cisplatin」此項藥物,成為最大的敗筆。
4. 前導期輔助化學治療兼用。
由於眾多臨床研究報告皆暗示前導性加上輔助性的化學治療,對鼻咽癌病人的無病期延長可能幫助,所以有人以「三明治」的方式,先給予病人前導性化學治療,接著再予以放射線治療,最後佐以輔助性的化學治療,以期待能將治療效果提昇至最高,以延長病人的生命期。然而,受限於病人數過少、追蹤期不長、統計學上的瑕疵、甚至是化學藥物使用劑量的不足等等,皆影響到臨床試驗的結果,也因此而遭致專家們的批評。所以,至今仍無法得到一個定論。
5. 同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 (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) 。
傳統的經驗顯示,同步給予放射線及化學藥物治療所遭致的口腔黏膜毒性、骨髓造血機能抑制等副作用會使人敬而遠之。然而研究顯示,「Cisplatin」可以與放射線同步進行,提高病人的腫瘤細胞毒殺效果,加上白血球生長素、良效止吐藥的上市、以及優良的放射線技術,因此出現了藥物與放射線同步使用的臨床應用。根據北美及亞洲的大型臨床研究顯示,「Cisplatin」加「5-FU」合併放射線,或將「Cisplatin」單獨合併放射線,皆可使無病期及整體存活期有意義的延長。根據本院十年來的治療經驗,因為採取同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、以及輔助性的化學治療,所有各期病人五年的平均存活率可達70%,成績足以傲視全球。其中,單單放射線技術的進步,便足以提昇局部腫瘤的控制率,並減少遠端復發的機會。期待二十一世紀新的化療藥物的產生,能使治療的成績再進步,造福更多病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